“换位思考”
这个说法我们常听,不过且慢,“换位”
真的是一种“思考”
吗?或者说,当人与人意见不同产生分歧时,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,就真的能消除纷争,取得共识吗?
举个例子。
一个女孩子,25岁,依然单身。
她妈妈每天给她打电话催她找对象,还说什么黄金年龄已经过了,年龄越大找对象会越困难。
女生听了超级烦躁,该怎么办?有人会说:你可以劝她换位思考一下,或者是劝她妈妈换位思考一下嘛!
好,现在女孩子站在妈妈的角度想:“她之所以絮叨,是因为担心我将来没有依靠,害怕我孤单。
我一直没有成家,她在三姑六婆那边也有不小的压力啊。”
接下来,妈妈也站在女孩子的角度想:“年轻人正是事业的上升期,这时候不拼一下以后怎么办?没遇到合适的人,与其将就,还不如一个人来得快活啊。
如果急忙忙把自己嫁了,天知道会遇见什么人?”
到了这一步,你猜接下来会怎样?大家相互谅解,女孩子赶紧找对象,妈妈再也不唠叨?哪有这样的好事!
女孩子会继续想:“可是,虽然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她也不能把压力都放在我身上啊!
谁不想有幸福的爱情呢?现在条件不允许嘛!
而且,我换位思考体谅了她,她怎么就不能同样换位思考,体谅一下我呢?”
妈妈则会继续想:“可是,虽然女儿现在忙,但是年轻时谁不忙?终身大事,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啊!
现在看这个不行、看那个不行,谁都不肯将就,以后年纪大了,现在你看不上眼的,兴许还看不上你呢!
唉,这个死丫头,怎么就不能换位思考,照顾一下老人的感受呢?”
发现没?问题并没有解决,而且情绪还可能更为激化。
因为站在对方的角度想,你能意识到对方“有一定道理”
,但是回到自己的角度,你也一定能想到对方“其实还是有很多没道理的地方”
。
而且你觉得自己已经换位思考过了,一定会反过来觉得现在轮到对方来体谅你了,而一旦对方没有这样的表现,你就会愈加觉得对方“不讲道理”
。
所以,严格意义上说,“换位”
并不是一种思考,而是一种感受情绪的方式。
而对于那些本来就是由情绪引发的问题,换位思考反而有可能加剧双方的负面感受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