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川琢磨来、琢磨去,只能将其归咎为,此姜十三非彼姜十三:一个是真实存在的三次元活人,一个是文字工作者笔下勾勒的二次元虚拟人物。
“难道说……作为这个纸片人的创造者,我理应拥有其一切,就如之前的蝗庙一样。”
这……
岳川灵光一闪,他脑海中浮现出上辈子看过的一句话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有言: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
立德,谓创制垂法,博施济众。
可以理解为树立品德,秉持操守。
立功,谓拯厄除难,功济于时。
可以理解为建功立勋,守境安民。
立言,谓言得其要,理足可传。
可以理解为发表言论,著书立作。
这就是历代名士倍加推崇的“三不朽”
,达到三不朽,才可以封圣。
历史上符合三不朽标准的寥寥无几,传统儒家认为只有四个人:孔子、孟子、朱熹、王阳明。
另一个观点则认为只有孔子、王阳明、曾国藩。
孔子在立德、立言方面为万世师表,被称为圣人。
然而在立功上,孔子并无建树,在鲁国,政治理想得不到施展,周游列国,又惶惶如丧家之犬。
孟子被称为亚圣,与孔子一样,在立德、立言方面完美,在立功上乏善可陈。
朱熹有立言,无立功,德行巨亏,直接出局。
唯独王阳明、曾国藩当之无愧。
岳川忍不住思考自己。
立德,自己书写“文以载道”
,虽然有造纸的功劳,但其中也包含了宏伟远大的志向。
立功,自己拯救姜国百姓,获得功德奖励,外加一个蝗庙,虽然不大,但确实给了。
立言,自己宣传“姜十三”
,虽然没有功德奖励,但是获得了香火,以后谁说得准呢?
照这样说,“三不朽”
不仅仅是家国百姓们认可圣人的标准,还是功德发奖励的方向。
“立德难!
对个人要求极高极高,我要不是两世为人,站在先贤诸子百家万代的肩膀上,也生不出文以载道的志向。”
“立功说易也易,说不易也不易!
除了自身,还有诸多外部因素,变数太多了。”
“反倒立言最为简单,也最容易实现!”
想到这,岳川暗下决心:明天就是《大侠姜十三》的结局了,一定要奉上一场完美的谢幕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